一年一度的全球领先科技展会“消费电子展”(CES)即将于明年1月7日至10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据报道,约有4000家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已注册参展,其中估计有30%以上来自中国。然而最新消息显示,许多中国科技公司的员工尽管持有参展邀请,却仍被美方拒签,有评论称这种拒签是“史无前例的”。
CES是全球最大、影响最广泛的消费电子展览会,由美国消费者技术协会主办。它展示前沿创新与趋势,被称为消费电子领域的年度风向标,“如同创新的万花筒,让人们体会到科技愿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触碰”,专业性强,贸易效果好。历年的CES展会云集了当前优秀的传统消费类电子厂商和IT核心厂商,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技术理念和产品,吸引了众多高新技术设备爱好者、使用者及业界观众。
某种程度上,CES展会是尖端科技走向日常生活场景的一座桥梁,它离地缘政治、大国博弈、国家安全这些词都很远。
多年来,中国企业一直是参展商的主力军。对中国企业而言,CES是展示实力、拓展国际市场的关键平台。随着中国科技领域的快速进步,中国“智造”在展会上变得更加亮眼。尤其中国是消费电子产销大国,很多美国企业和国际消费者希望在这里与中国企业“碰一碰”,这对CES这个“大集”来说意味着提升而不是失色。在这个碰撞过程中,企业拓展了市场,消费者享受了便利,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得到推动,是典型的多赢场景。
以往中国个别企业去不了CES,主要还是受美方单边制裁的影响,但大规模为美国签证所阻这还是第一次。连美方人士都第一时间怀疑这是出于政治目的,而不是其他什么“技术原因”。华盛顿以往在这方面记录就不佳,时不时拿签证拖人后腿,如果在CES上也搞“去中国化”,这场号称“国际”的展览还有多大代表性,明年还能不能保持“全球最大、影响最广泛”,深受质疑。
目前美国官方尚未正式回应此事。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称,CES是中国企业与世界各地企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我们希望美方与中方共同努力,减少签证和入境等政策障碍,采取切实行动鼓励和支持两国工商界、科技界和其他领域的人员开展更多交流。”在全球化时代,科技跨国合作趋势明显。中美作为两大经济体,科技交流有益双方与全球科技进步创新。虽当前关系复杂,但政府外交努力与企业合作应探寻务实积极路径促进科技发展。
拒签现象不仅意味着一部分企业人士无法顺利参与CES,还可能导致合作机会的错失,进一步影响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例如,小鹏汇天在CES 2024上展示的陆空一体式飞行汽车本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科技力量的绝佳机会,但签证问题可能会让这样的展示效果大打折扣。TCL、海信等企业也在CES上展示了最新的技术和产品,但签证拒签可能会让这些企业的努力付诸东流。
理论上,参加CES申请的是B1商务签证,有效期最长可达10年,需出示美国企业的邀请函,越是知名企业或者知名展会发出的邀请函,申请通过的机率越大,尤其是像CES这样具备国际声誉的展会,但这一次却不同。科技企业员工表示,如果在面签时提到参加CES,有90%的可能会被拒签,且没有任何理由。可即便在疫情期间,凭借CES的邀请函,也很容易获得美国签证。
大批中国参展商与工作人员因签证问题难按时参加,在中美关系趋紧的背景下,此现象极为敏感。拒签严重影响到中国企业在全球消费电子领域参与度,给中美科技交流带来新挑战。
美国政府严格审查拒签,反映出两国关系紧张与对中国企业的警惕。此举必然带来诸多负面效应,首先就会加剧全球科技创新割裂。科技创新需要全球交流合作,在应对全球性议题时,各国技术交流合作至关重要。中美交流受阻,损害双方企业利益,拖慢全球科技创新步伐。大面积拒签,暴露了美国政府阻止中美技术交流、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加深“脱钩”的目的。
其次,凸显美“保护主义”倾向。CES对企业合作发展的积极作用不可小觑,美亦借此展示科技领导力,如今却因国际局势变化与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签证政策愈发狭隘。近年来,美国加大了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打压,如华为、中兴等,频繁发生“黑名单”事件,从贸易关税、科技限制扩展到签证、人员交流等方面。美国将中国视为主要对手,施压限制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企图“隔绝”中国的科技发展。
相关报道让人们更加担忧,华盛顿未来是否会变得更加封闭、保守,进而对世界产供链稳定、对全球性议题的合作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那些被美国拒之门外的科技企业大可以到别的地方去交流业务、开拓市场,然而CES的未来发展、美国自身的声誉,将成为拒签政策的昂贵代价。须知,CES虽然在美国举办,却是属于世界的公共品,开放而非封闭、合作而非对抗应是它秉持的价值。如果它不能承担起这一价值,那有一天被更具开放包容的展会替代也并非不可能。
即便面临困境,中国企业也没有消极放弃,而是积极和美方相关部门沟通、向大使馆求助,还在国内通过线上方式展示产品、联系客户,寻求替代方案,这份韧劲值得点赞。
此次大规模拒签,不仅揭示了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对企业出海活动的影响,也凸显了保持强大线上宣传策略的必要性。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必须具备多元化的市场进入策略,以应对不可预见的外部挑战。
即便在物理空间已经是“地球小如村”的今天,线上建设,仍可能成为企业出海成败的关键。当国外的消费者需要一种产品或服务时,大部分人仍然会选择在谷歌上搜索,或者直奔独立站。
当物理世界的壁垒增加,如签证问题、旅行限制或其他跨国交流障碍时,强大的线上存在可以作为缓冲,确保企业信息、产品和服务能够持续触及目标受众。即使某些国家或地区对实体访问设限,线上宣传可以让品牌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曝光,吸引不同市场的消费者,并建立国际声誉。
除了广泛性外,线上渠道也拥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快速调整、适应变化便是其中之一。遇到类似签证拒签这样的突发事件,企业可以通过即时更新其数字内容来传达最新的信息、产品或服务,而不需要等待下一次展会或面对面会议,坐失良机。
通过精心设计的网站、互动式在线演示、详尽的产品介绍视频等内容,企业可以在线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沉浸式的体验,对促进用户的品牌理解、促成销售转化都大有裨益。
丰富的数据分析工具也为线上宣传提供了低成本、快速的反馈渠道,基于对用户兴趣、行为模式等的跟踪分析,企业可以及时做出更明智的产品开发和营销策略调整,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建立起忠实的客户社区,对长期的品牌建设和忠诚度培养至关重要。
未来的商业世界充满了变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快速变化,线上通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与其处处为人掣肘,不如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不断提升自身的线上运营能力,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保持竞争力,规避实体活动受限带来的风险,更能在全球市场上构建起具韧性的品牌形象。
相关链接:中国区支持的其他支付方式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