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强劲有力的经济发展态势,中东市场近年来成为了全球焦点。为了减少对传统能源产业的依赖,中东各国正在寻求经济多元化转型。从“沙特2030愿景”,到迪拜经济议程D33,中东市场对新能源、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先进制造等领域不断加大投入,为中国出海企业提供了浩瀚机遇。
随着中国与中东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关注中东的市场机会。除了能左右行业走向的耀眼头部大企,众多中小企业更构成了中东市场的活力主源泉。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小企业创造了新兴市场大约七成就业岗位,贡献了40%的国民收入。为迎接更多外资中小企业,中东国家已经开始准备牌桌。机会藏在哪里?如何抓住机会,快速上桌?我们需要更深入中东,打有准备的仗。
在中东经济转型过程中,文娱产业作为多元化经济的关键部分,正在快速崛起。阿联酋希望将中小企业对非石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从52%提高到60%,计划到2026年在文化创意产业投资60亿美元,创造16000个工作岗位;沙特计划到2030年在娱乐行业投入640亿美元,预计该行业将占GDP的3%,创造超过10万个就业机会。
中东人健谈,重视人情、关系和尊重。他们时间多、收入高,对娱乐、消费有着天然渴望,是直播经济的理想沃土。据Grand View Research,2023年中东北非地区(MENA)的直播经济规模已经接近120亿美元,2024年-203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8%,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45亿美元。据data.ai,2022年中东消费支出排名前三的社交应用都在重押直播,分别是TikTok、BIGO LIVE、Tango Live,不少中国背景的MCN机构已经开始前往中东淘金。
中东地区也是游戏出海的重点关注地区。据PwC预测,到2025年底,中东北非地区的游戏市场将达到50亿美元;2021-2025年,中东北非地区游戏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9%。尽管市场规模目前并不算庞大,但未来增速预计可观,因为土豪大佬们喜欢氪金,游戏付费客单价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据Newzoo统计,单是沙特游戏用户的ARPPU(每付费用户平均收入)就高达270美元,12%的用户会在手游中进行重度消费。
中东拥有接近1.5亿手游玩家,街机、模拟经营、休闲类等轻量游戏都具有不错的增长潜力,这也是中国厂商擅长的赛道。
吸引和培养更多人才,是海湾国家的重任之一。海湾国家正在积极引进世界级名校,如阿联酋引进了伯明翰大学、伍伦贡大学、赫瑞瓦特大学等知名院校,卡塔尔则引进了卡内基梅隆大学、康奈尔大学、巴黎高等商学院、伦敦大学学院等。
不少院校的海湾地区分校可获得本校毕业证书,且学习、生活成本较欧美本校都低得多,因此越来越多中国学生选择前往海湾地区留学,这为留学教育机构提供了机会。据统计,2023年全球留学中介市场规模约为1220亿元人民币,未来六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6.9%。在全球留学中介市场中,中东及非洲占有9%的市场份额,也即约110亿人民币。
贸易仍然是出海的主流。中国与中东地区的贸易额在过去几十年中增长迅速,2023年中国与中东地区国家进出口总金额达到了4774.4亿美元。
随着中东地区部分国家(如阿联酋)向外资企业提供更多贸易优惠政策——货物转口零关税、无企业所得税、无个人所得税、100%所有权、无需当地保人、无外汇管制,以及利润和资本调拨回国不加限制等,能够预见出口中东的贸易量将稳步上升。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无论是ToB还是ToC、跨境电商还是传统贸易,中东市场都存在广袤的机会。
中东线下代理体系发达,小店林立,但本土制造业贫乏。许多店主会通过线下展会及线上B2B平台,如阿里巴巴国际站、Made-in-China 等寻找中国货源。
阿联酋地理位置优越,连接着亚洲、欧洲和非洲市场,为小商品流通提供了便利。自2004年开业,迪拜龙城商场就成为了中国小商品在中东地区的集散地,带动了大量民营企业出海贸易,龙城商场所处的中国城,聚集了大约10万华人,占阿联酋华人的大约四分之一。
中国小商品在中东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迪拜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建立正是一个缩影。2022年,义乌对阿联酋进出口额达到了133.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77%。同年6月,迪拜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正式投入运行,主营五金厨卫、电子小家电、新能源等品类。
对于从事C端产品销售、刚刚起步或想要试水中东北非的中小企业,跨境电商是更为稳妥的渠道。
据Statista Market Insights,预计2024年中东北非电商市场收入将达到950.9亿美元;未来五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为11.34%;每个用户的平均消费是848.5美元。中东消费者对时尚、电子产品、食品、美妆个护等品类的需求旺盛,中国商品在这些赛道都较有优势。
中东地区的轻工业品,尤其是日用品和消费品主要依赖进口。2022年,中国对中东国家出口2289亿美元,同比增长16.4%,对中国进口贸易的巨大需求为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和卖家进入中东奠定了先发优势。
中东市场线上消费群体年轻,对外来品接受度高,有更多涌现蓝海新品的机会,例如运动衍生品筋膜枪、游戏衍生品电竞桌椅等。此外,中东尤其是海湾地区消费力强,如阿联酋消费者每笔在线支付交易的平均花费能达到122美元,卡塔尔则高达260美元,许多3C产品的高端机型广受欢迎。
跨境贸易往来之下,作为基础设施的物流及仓储也不可或缺。
中东物流本身就有不低的门槛,尽管极兔、iMile、京东物流等头部企业解决了一部分需求,但庞大的跨境贸易量仍需要更多物流、仓储服务商进行货物周转。
过去数十年,阿联酋迪拜已经将自己打造为集合海、空、陆的中东物流枢纽,大型基础设施完备。在此基础上,阿联酋也拥有众多自由区能够提供高效、优质的仓储服务。
但从中国到阿联酋、再从阿联酋到中东北非其他地区,这中间难有服务商具备全链路的服务能力,作为毛细血管的物流分支和中转仓库,还存在着巨大的机会空间。
中东虽好,门槛不低。中东国家对外资企业开展业务有着较高的市场准入规则,比如建立本土企业、招聘本土员工等。基于此,许多平台为了保障自身的经营合规,也会向生态服务商提出本地化运营的要求,比如在招募服务商时,只接受在MENA地区注册的公司主体。
大部分出海企业会选择落地在自由度更高的阿联酋——注册在自由区的公司可以在自由区和国际范围内进行贸易,且无需缴纳关税;可以拥有100%外资所有权,没有雇佣阿籍员工的要求;自由区公司每年的利润可以100%汇回本国。
不过,阿联酋的挑战在于落地成本:人力成本、工签费用相对较高,办公室、仓库租赁等成本在热门城市也相对较高。
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早期对中东不熟悉、资源较少,不宜过早投入太多资源。通常,它们会选择在迪拜附近但成本相对较低的其他酋长国自由区落地,既能降低成本,又能被迪拜优秀的基础设施覆盖。
出海当然是好事,但在热潮中,我们需要时刻自省,企业出海的初心是什么?
很多人觉得国内市场太卷,就想着出海卷别人。但如果在国内就卷不过,和国外的优秀企业在一个赛道上角力,真能胜券在握?何况一些国内卷的做法到了国外可能被认为是不可持续的,甚至会受到利益相关方的抵制,这些都需要出海企业进行全面的考虑。
很多人也会回答,出海是为了进行全球资产配置,但是不管采取的形式方法如何,进行资产配置的首要目的仍然是资产增值。出海的真正重心,还是应该在自己的赛道内,把整个资源要素的配置在全球范围内去实现。通过全球配置,细究我们在产业链的哪些环节能给客户、消费者、利益相关方真正带来价值,从追求增长的视角,切换成价值创造的视角,更有希望成功。
例如当年联想的出海,是以收购IBM的PC业务为始。整个PC行业是一个全球性的市场,因为它绝大多数的原材料采购是全球性质的,不出去建立全球性规模,就无法拥有全球性竞争力。而一些全国化业务,甚至是区域型业务,是否需要出海,能够出海,就必须谨慎考虑。
然后是以什么东西出海。我们能出海的,是供应链,是技术,还是文化?
中国是全球工厂,中国的供应链更加先进,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服务更好,出海是有基础的。供应链出海也做了很多年了。
中国有许多非常优秀的企业,确实可以技术出海。比如字节跳动的算法,研究的是人性,哪国人的人性,都大差不差。TikTok的实质是算法出海,把人性研究透了。
现在我们也有文化自信,中国的文化已经可以影响到相当一些国家和地区。
在这几方面中,企业结合自身的情况考虑,优势在哪里?给自己准确的定位,明白自己出去,从根本上靠的是什么核心竞争力。
最后是出海后的运营问题,可以说这才是成功的关键。
出海是要到和现有市场不一样的新地方开展业务。首先,你要为国外的消费者量身设计,去非洲就要为非洲人设计产品,去美国就要为美国人设计产品,而不是拿着中国的产品就直接去了。
到了国外,也不能还是由在中国的老板拍脑袋决策,那样的决策链路必然会出现很多问题,一定是要靠让听得到炮火的人来做决策。信任就是一个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接着是交付。中国人的交付速度往往是最快的,但这也需要本土化。比如在很多国家就应该去适应当地的速度,因为必须适应合作伙伴、政府等等的习惯。
再就是数字化,国外整个数字化的技术环境和国内很不一样,需要重新构建合作生态,还要解决数据安全和隐私的问题。
出海有很大机遇,但也有不少挑战。技术产品本地化、人才本地化、渠道本地化、品牌本地化,对当地客户需求、文化环境和政商关系有深度的了解,我们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相关链接:中国区支持的其他支付方式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