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5
7月22日发生的跨境卖家Temu总部维权局部事件,在29日已经发展为数百名商家聚集维权的集体行动。据到场的媒体统计,不断汇集的卖家总数超过800名,多数是来自广东地区的外贸商家,有部分卖家涌入了位于广州番禺区万博CBD奥园国际广场的Temu总部办公区,寻找有关负责人交涉维权诉求,希望Temu能够退还近期扣除的大额押金、罚款,以及部分被冻结的货款,一度导致Temu总部暂停正常运营。截至7月29日,有商家提供统计数据,售后扣罚及售后预留金额约为1.38亿元,涉及407家商户。其中大多数是中小商家,难以承受如此大的金额。 危机不是突然爆发的。吐槽Temu罚款机制的卖家争议,年初就已经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酵。半年多时间,从网上吐槽到部分卖家维权再到总部集体维权,维权行动愈演愈烈。 Temu在海外的狂飙有目共睹。去年12月,Temu的独立访客量已经达到4.67亿,在海外仅次于亚马逊。截至今年7月,Temu已进驻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上半年,Temu的销售额猛增至200亿美金,超过了2023年全年180亿美金的销售额。 平台成立初期,需要大量铺货来完成初期积累,商家的准入门槛也相对较低。在Temu强大的流量吸引下,义乌等地区的箱包服饰、日用百货商品卖家大量进入,以极低价的白牌标品迅速爆单。卖家不断涌入,订单量不断攀升,站稳脚跟的Temu就不再那么亲和了。 由于海外市场环境不同,法律对消费者保护力度很大,加之海外退货成本更高,Temu执行了很严格的罚款制度以规避自己的风险,其规则包括多个方面,比如产品质量不合格、延迟发货、售后服务不到位等,最终罚款的解释权归平台所属,卖家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 对卖家的严苛规则,是Temu维持狂飙速度的进攻手段。以物流服务为例,Temu作为新兴平台尚处于用户口碑教育期,而在海外耕耘多年的亚马逊早已搭建起了成熟的服务体系与完善的仓储配送系统,消费者对Temu配送的满意度远低于亚马逊。 为了赶上对手,Temu规定订单需要在7天内交付给客户并签收,错过时效罚款40元,但很可能商品总利润都没有40元。今年3月份,Temu开始全力推广半托管模式,即平台负责销售,卖家自己负责运送商品,适用于具备成熟的海外本土履约能力的跨境商家。 这种模式某种程度上缓解了Temu的物流压力,把它转移到了卖家身上。商家自选的尾程物流被一刀切为“7天内必达”,但即便卖家第一时间发出商品,由于一些原因消费者也无法在7天内签收,罚款则总是如期而至。 2023年下半年,Temu对商家合作协议的《售后服务规则》进行修订,提出对平台判定为质量问题的商品,平台有权要求卖家按总价的5倍支付售后赔付金,但关于“质量问题”的描述十分粗放,该规则被视为一刀切的霸王罚款。 今年1月,Temu将上述5倍罚款调整为“根据产品品质分数划分罚款金额”,但平台对“品质分”的打分标准也并未做出明确说明。 今年5月以来,Temu的售后判罚从原来的数周处理一次更新为按天处理,节奏明显加快,促使卖家们焦虑加剧。7月23日,Temu再次上线新规,为了保证平台商品质量,专门给卖家定制的新罚款机制,成为引爆这次大规模维权的导火线。 处罚标准共有两档,其一若涉嫌违规的商品金额较少、质量问题较轻,可按照1000 -10000元不等取整处罚,存在罚款上限;其二若违规商品较多、质量问题较为严重,则将按照申报价格与近一个月销售件数相乘确定罚款,或者以1000元为基数与近三个月的备货单数量相乘确定罚款。平台的处罚金额不设上限,甚至会选择执行罚款金额更高的标准。 据报道,维权商家中被Temu扣罚、冻结的金额从数万元至上百万元不等。部分销售额数千万元的商家遭到扣罚的金额可达数百万,扣罚比例近10%。不少商家因此出现亏损、流动资金短缺、无法维持经营运转等情况。 由于新规落地将覆盖全品类,且执行落地速度较快,给予商家们的反应时间不足,致使其未能及时做出全面调整就遭遇巨变,也成为了这次线下维权的推动因素。 在商家看来,Temu平台在利用国内供应商讨好部分钻漏洞的海外消费者,业内称为“线上零元购”。在TikTok等海外社交媒体上,已经形成社群分享“线上零元购”的办法。现在的情形与当初平台招商宣传的大相径庭,许多商家因为罚款根本赚不到钱。 跨境电商因售后退换货而产生的跨境物流流程较复杂且成本较高,致使多数在Temu上单价较低的商品,实际上可以享受90天“不满意全额退款但无需退货”的售后政策。“仅退款”政策初衷或许是为增进消费者体验感,但实际操作中却可能产生不公平,尤其在部分消费者以及黑产从业者恶意利用此政策时,问题更为突出。 消费者还可以因为收货尺码与实际不符等质量问题单方面提出退货申请,而平台在判定后,并不会向商家提供具体的标准。由于Temu罚款的强滞后性,有些罚款在交易半年甚至一年后作出,导致商家也没有止损纠错的空间。 而且在判定赔付货款后,商家侧还会产生另外一笔被冻结的款项,名为“售后预留金”。Temu没有对卖家公示每笔退货的实际赔付金与售后预留金的换算关系,也没有告知在冻结多久以后这笔钱会被返还。根据实际冻结的金额结果,卖家们估算,这笔钱平均是罚金的2-3倍。 罚款机制的不透明,成为压垮卖家的最后一根稻草。卖家只知道平台有规则,但不知道某次罚款违反了什么规则,即便之后知道自己违反了哪些具体规定,但是平台的规则更新较快,学习规则的时间成本太高,使得卖家难以提前规避风险,增加了经营的不确定性。除了直接经济损失外,卖家还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物流时效性以及仅退款等多种规定在实际操作中过于苛刻,尤其是考虑到一些消费者恶意薅羊毛的行为。而规则在执行过程中是否能保持公平?是否对中小商家和大商家一视同仁?等等问题,都成了冲突的焦点。 “仅退款”最早起源于美国亚马逊推出的“退款不退货”服务,旨在通过减少退货流程来鼓励消费者下单。以美国市场为例,主流零售行业的参与者们,无论是线上的亚马逊、eBay,还是线下的梅西百货、山姆会员店等,其售后服务都远比中国要卷。之所以在他们那儿运行顺畅,是因为“仅退款”的成本已经充分被考量进企业的成本。 拿Costco来说,过了圣诞假期已枯萎的圣诞树、因为孩子长大用不上了的玩具、咬了一口不合胃口的食品等等,都可以拿来退货退款,但这看似宽...
07-08
面对来自中国电商的低价竞争,亚马逊终于坐不住了。 据悉,亚马逊计划推出销售低价服装和家居用品的线上商店,将直接从中国向海外客户发货。低价商店是一个专门提供白牌类时尚、家居和生活用品类目的商店(其他品类未来或逐步开放),会在首页设置一个“低价商店”的独立板块入口,底层技术框架和主站相同,但页面的呈现方式略有区别,供应商后台管理也与主站通用。低价商店内部显示品牌,选品要求围绕低价、低重量及安全性。 这很难不让人想到竞争对手Temu和Shein的定位:以低价的服饰和百货小商品见长。 目前亚马逊低价商店采用的是邀请制,由亚马逊在中国运营的仓库进行履约配送,预计在9-11天内将商品直接送达顾客手中,相较于标准的FBA(Fulfillment By Amazon,由亚马逊履约)服务,端到端履约环节可节省高达45%以上的成本。 新项目将于今年夏季开放注册,秋季接受商品入库。尽管非常低调,但巨头的一举一动仍在业内迅速引起广泛讨论。 让我们提取几个关键词:白牌低价、时尚家居生活用品、由亚马逊负责履约,无一不与Temu的全托管业务重叠。不同的是,卖家拥有选品权、定价权和活动参与权,站内外的推广服务都由亚马逊负责,同时收取卖家佣金。在业内看来,该项目模式是Temu的升级版。 值得一提的是,低价商店低于3美金的产品将实行退款不退货,终于全世界都被卷入了拼多多模式! 对亚马逊推出低价商店的动机有着多种猜测,普遍的观点是,这是亚马逊对Temu、Shein等中国跨境电商的反击战。 拼多多在2022年推出Temu,充分利用了拼多多的供应链,向美国出口中国制造的日用品等,打着低价的大旗火速杀出一片天地,其领衔的全托管模式,更掀起一股以出海四小龙为主导的极致性价比浪潮。 在美国,进口货物申报价值低于800美元时可以免除关税,并且无需申报原产地等信息。不论是Temu还是Shein,都是这项豁免规则的最大受益者。美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高达10亿个包裹通过“最低限度条款”进入美国,其中三分之一来自Temu和Shein。 近期美国清关政策出现收紧迹象,来自中国的低货值商品成为重点查验对象,有美国议员呼吁终止此项免税待遇。随着政策风险的加剧,2024年Temu已经将战略中心从美国转向其他地区,如欧洲、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在这一时间节点上,亚马逊积极布局低价,想要争夺的可能正是被Temu吸引的价格敏感人群。 目前亚马逊尚未明确是否同样利用规避关税的框架,其发言人表示,“我们一直在探索与销售合作伙伴合作的新方法,以更多选择、更低价格和更多便利取悦我们的客户”。 Temu之所以能够奠定绝对的低价优势,离不开全托管的保驾护航。通过这一去中间商化的模式,Temu得以整合国内优质供应链,快速集结货源深厚、具备自主生产能力的工厂型及工贸一体型卖家,凭借高度中心化的管理体系实现成本的极致压缩。 作为全球电商霸主的亚马逊,长期占据龙头地位,但面对Temu等中国电商平台的凶猛攻势,在消费降级的大环境下,市场份额也遭到了一定蚕食。 性价比也是亚马逊赖以生存的重要发展逻辑。其制定了一套用于约束商家定价权的公平定价政策,通过价格搜索算法检查平台上销售的产品是否与竞争对手的价格相当。 面对疯狂烧钱、极致低价的Temu,亚马逊起初并不愿与之正面碰撞,曾宣布Temu并不符合其定价政策的执行标准,因此将Temu从价格算法中移除。 据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发布的预测数据,2024年亚马逊将占据美国零售电商销售额的40.4%,达到约4916.5亿美元的惊人规模。而Temu在2023年的GMV在140-160亿美元规模,外界传出的2024年Temu GMV目标也不过在300亿美元。 市占率达四成的亚马逊,本不会如此焦灼,然而更多方面的动作都显示出亚马逊逐渐扛不住Temu和Shein等的来势汹汹。 据研究公司Apptopia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消费者在Temu上花费的时间几乎是在亚马逊等主要竞争对手APP上花费时间的两倍。年轻用户每天花在Temu上的时间达19分钟,而且有持续增加的势头。 对中国商家资源的抢夺也已臻白热化。Temu和Shein今年都开始重点推行半托管业务,旨在寻找在海外有仓储能力的跨境电商,直言欢迎亚马逊品牌商家入驻半托管,已有99%的亚马逊中小卖家坦言考虑进驻其他平台。 当突围低端市场后,下一步Temu、Shein们必然会向高价市场进军,动摇亚马逊的根基。战争已经逼近核心地带,亚马逊必须回击了。 白牌低价和小包直邮的新尝试都表明,亚马逊对Temu等新兴跨境电商平台的动作不再如去年那般亦步亦趋,而是正面迎击,重新争夺白牌商家——此前,他们恰是被亚马逊遗忘甚至要“清洗”掉的群体。 早在今年2月,亚马逊便率先于印度试水,推出一个名为“Bazaar”的特别商店,专注于销售未品牌化、时尚及生活方式产品,且定价将低于600印度卢比(约7.2美元)。通过这一低价商店,亚马逊意在触达追求性价比的中低消费人群,从而与本土电商平台抢夺市场份额。 即将在美国站推出的低价商城,在模式以及逻辑上与Bazaar一脉相承。可以推断,面对Temu等平台的低价冲击,亚马逊发力下沉市场酝酿已久。 纵观亚马逊去年的策略,不是没有对“低价商品”动心,只是动作保守,拉不下姿态。 去年6月,亚马逊宣布将Temu排除在其价格搜索算法之外,暗示不会参与到Temu的低价比拼中,但同时推出了“平台补贴”、“大额折扣”等折扣活动,具体折扣由亚马逊提供补贴。8月,亚马逊推出配送费改革,对价格低于10美元的商品提供较低物流费率,同时提升配送时效。这一政策被认为是鼓励低价商品。12月,亚马逊下调服装类目的佣金,潜台词是让服装卖家下调产品均价。 此外,亚马逊去年年底推出亚马逊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Supply Chain by Amazon),该模式类似半托管。 今年以来,亚马逊进一步在服装等多个类目的商品管理中降低佣金。1月,亚马逊在美国站下调低价服装类商品佣金比例,随后延展至欧洲、日本和加拿大站。5月24日,亚马逊宣布自6月1日起,针对单件价格低于750日元的商品,日本站销售佣金下调至5%。 对不少卖家而言,亚马逊推出低价商城喜忧参半。 白牌战术、低定价,很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内卷程度。尤其对于主站的FBA卖家而言,需承担库存、广告、仓储物流等多项成本压力,一旦低价商城大规模开放入驻,主站产品或将面临极大的低价冲击。 不过也有卖家认为,一方面,低价商店将主要销售无品牌产品,这对白牌商品而言是个巨大的机会;另一方面低价商店客群仍与亚马逊主题重叠,因此可以作为测款渠道,减少测款成本并实现快速出款。这相当于提供了一个背靠巨头的新销售渠道,与Temu相比,还增加了商家定价的自主权。 整体而言,亚马逊推出低价商店并不仅仅在于同Temu展开低价攻势。在主站走品牌培养路线,打造品牌护城河的基础上,低价商城这一崭新的流量入口则将触角伸向白牌产品,触达更广阔的消费人群,在消费降级的大环境下,为市场提供更多维度的选择。 从目前流露出的规定来看,亚马逊仍然保持着自身的节奏和对平台的定位。 低价商店的售价要求在20美元以内、低重量,由亚马逊负责站内外广告推广,收取卖家佣金(费率与主站保持一致)。目前仅开放时尚、家居、生活...
06-21
6月12日,欧盟宣布计划从7月4日起,对中国出口至欧盟的9座以下电动汽车施加17.4%至38.1%的特殊反补贴关税,正式掀起中欧关税战序幕。该项额外关税叠加在欧盟现行的10%汽车进口税之上,意味着中国新能源势力将从今年下半年起,面对最多高达48.1%的欧盟关税。 加关税的理由是补贴,比如税收的减免。但是欧洲自己也搞电车补贴,所以,制裁的幅度是“补齐中国超过欧洲的补贴幅度”。 自2014年9月1日起,中国对购置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2017年、2020年、2022年先后三次延续该政策。截至2022年底,上述政策累计免税规模超过2000亿元。去年财政部宣布,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将延长至2027年年底。 加税风波中,带有讽刺意味的是,新能源理念是由欧洲首先发起的。也许他们发起时,完全没有预料到这种产品一旦被中国人掌握了核心技术,能把售价降到什么地步。 和中国车企拼成本,谁都没有胜算。大众在欧洲的定价比国内定价高10万到20万不等,引发消费者广泛不满,当时大众给出三点原因: 1.中国有生产成本优势; 2.所有供应商都来自中国,本地化生产价格自然更低; 3.中国价格战太激烈,只能跟进降价。 降价增配是我们的拿手绝活。供应链的垂直整合和零部件的高度集成化是比亚迪乃至国产电动车降本的最大原因。拿电驱系统来说,比亚迪“八合一”电驱动较分散方案可以节省20%成本,现在比亚迪又推出了“十二合一”技术,成本大有可能进一步降低。 如果把关税大头转嫁给欧洲消费者,出口的主流车型售价会较之前高出数万不等,但即便如此,仍可能低于欧洲同行的产品。 欧洲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数量从2020年的约5.7万辆激增到2023年的约43.7万辆,市场份额从不到3%,一跃上升至22%。去年中国电动汽车的海外销售额增长了70%,达到341亿美元,其中近40%出口到欧盟,欧盟成为中国电动汽车的最大出口地。Made in China的巨大成本优势,令欧洲本土车企难以招架。 欧盟意识到危机,此时不打,以后也就不可能打了,欧盟自己的电车工业大概率会被中国同行冲垮。尽管欧盟委员会还需要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对关税提案进行听证投票并明确执行细节,但靴子终将落地。无论最终通过的关税高低,中国车企必须从7月4日开始以担保的形式,向欧盟各国海关交付当前提案中计算的临时关税。 今年2月,欧洲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0%,从中国进口电动车的注册量大涨45%,幕后原因竟然是当地经销商都赶在加征关税前囤货。 有趣的是,中国车企还没说什么,宝马、奔驰、大众这些老牌豪门倒先急了。德国车企在中国深耕已久,作为过去数十年间从中国汽车市场获取了巨大利益的玩家,德系车企对中国市场和供应链高度依赖。因此这次加关税,德国反对的态度也最激烈,就在欧盟关税草案公布前两天,德国总理朔尔茨的公开表态充分代表了德国汽车行业的立场:“我们不希望向外国企业关闭我们的市场,正如我们不希望外国市场对我们的企业关上大门。” 对BBA来说,中国就是第二个家,现在华晨宝马回娘家,居然还得多交21%的关税。 宝马董事长齐普策认为,欧盟做了一个错误决定,加征关税将阻碍欧洲车企的发展,同时损害欧洲自身的利益;大众发言人也说,这一决定的负面影响超过了对欧洲,尤其是对德国汽车行业的潜在利益。这一举措将会引发中方的报复性关税,加剧中欧之间的贸易战,并直接损害欧洲汽车企业的利益。 统一征收关税对于欧盟这种超国家体系来说并不简单,欧盟内部同样存在两种声音。 挪威财政部长维杜姆表示,作为插电式汽车的先驱,挪威不会加入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提高关税的行列,这对挪威政府而言,不合时宜亦不合心意。 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甚至形容欧盟在搞“野蛮征收”,认为此举“过于保护主义”。下个月将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匈牙利表示,计划中的关税制度是“双重歧视”,不仅针对中国,也针对个别汽车生产商。匈牙利正在为欧盟制定行动计划,以加快电动汽车销售并促进竞争,并计划在7月8日至9日举行的竞争力理事会会议上提交该计划。 欧盟第二大经济引擎法国则持欢迎态度。法系车在中国日渐式微,在新能源领域更是难以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和品牌。中国市场对法国车企而言已经不那么重要,而尽可能抑制中国新能源品牌在欧洲不断扩张的市场份额或许更符合法国汽车产业的利益。 有一点可以明确,中国电动车反补贴关税的计算已经不再是一个基于调查和数据的问题,而是彻底变成了一枚政治筹码。 马克龙有着自己的小九九。6月9日,其所在的法国复兴党在欧洲议会选举中惨败,得票率远低于极右翼反对党法国国民联盟。选举结果公布后不到一小时,马克龙就宣布解散法国议会,提前原定于2027年举行的大选,以期重新取得对法国议会的绝对多数控制,并抑制右翼反对党不断上升的势头。鉴于以民粹主义和抵制全球化为标签的国民联盟支持率高涨,为拉拢选票,在对华关税问题上他当然会旗帜鲜明地站在保护本土产业一侧。 欧盟主席冯德莱恩也在谋划下一个5年任期。尽管极右翼势力抬头,冯德莱恩所在的中右翼联合党欧洲人民党依然在欧洲议会选举中获得了最多的席位(189席)。然而,为了取得720个议席中半数以上的支持票,寻求连任的冯德莱恩需要欧洲议会第三大党也是最大的独立政党、马克龙所在的法国复兴党(79席)的全力支持。 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惩罚性关税,做出捍卫欧洲企业利益的强势姿态,无疑是讨好欧洲选民行之有效的手段。而冯德莱恩本人也正是欧盟贸易保护政策的重要推动者,自去年以来,其已在公开场合多次明确表达了支持对华启动贸易制裁工具的立场。 欧盟计划对比亚迪、吉利和上汽分别加征17.4%、20%、38.1%的关税,拿一辆上汽生产的售价20万汽车举例,过去关税2万上下,现在关税竟接近10万。据称,这种区别对待,源于各车企从中国政府得到的补贴力度不同,以及在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开展反补贴调查时配合程度的不同(良民少收,刁民多收)。 在欧盟发表加税声明后,特斯拉第一时间向欧盟提出强烈交涉,希望获得比中国车企更低的关税率。早在去年10月,欧盟反补贴调查启动伊始,特斯拉的欧洲法务和游说团队就已经开始积极运作。在所有中国电动车制造商中,只有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获得单独复审资格,并有可能拿到一份单独计算的特殊关税。显然,...
06-05
本月中旬,在OpenAI发布会一天之后,谷歌发布的一系列更新,进一步说明了AI多模态能带来的颠覆性潜力。 作为对GPT-4o的回应,谷歌在Google I/O 2024开发者大会上重磅推出了效果不输于GPT-4o的Project Astra与硬刚Sora的文生视频模型Veo,可谓针锋相对,再次展示自身在AI领域的非凡实力。 目前谷歌的工作围绕多模态AI模型Gemini展开。与GPT-4o对标的是语音助手Project Astra,它是基于Gemini的实时、多模态的AI助手,可以通过硬件设备“看到”世界,知道东西是什么以及它们被放在哪里,可以帮助人们找东西,检查代码等等,未来更会解锁众多的交互场景。 Veo可以根据文本提示创建大约一分钟长的1080P视频剪辑,它能捕捉不同的视觉和电影风格,包括风景和延时镜头,并对已经生成的镜头进行编辑和调整。谷歌首先在美国上线名为AI Overviews的AI技术生成摘要功能,当AI Overviews提供的结果较搜索引擎的结果更加有帮助时,它就会出现在搜索结果中,在网页顶部生成综合多个信源的摘要,同时附有链接。借助这个工具,人们可以访问更多样化的网站,从而获得更复杂问题的答案。但很快,这个功能就被许多过于“不常见的问题”玩坏了,种种离谱答案不一而足。事实上,由于AI特殊的训练数据来源,它会犯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谷歌遭受的群嘲,更多原因恰是源于它搜索引擎巨擘的身份。 多模态搜索也很值得期待。我们都会遇到这种情况:搜索时难以用语言把问题描述清楚,或者遇到不熟悉的事物,更不知道如何去搜索相关名词。现在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拍张照片、录段视频来问AI搜索,之后欣然筛选它整理出的信息就好。谷歌AI将会结合进“谷歌全家桶”,在Gemini的加持下,Google Workspace,包括Gmail、Google Docs、Google Drive、Google Calendar、Google Meet等都可以打通,帮助我们进行跨文档搜索,这恰是谷歌最不可战胜之处!英伟达高级科学家Jim Fan发布观点认为,谷歌在本次发布会中做对的一件事是,他们终于认真努力地将AI集成到搜索框中。在他看来,谷歌最坚固的护城河是分销,Gemini不一定要成为最好的模型,才能成为世界上被使用最多的模型。 十多年来,谷歌一直在AI领域进行投入,并在各个层面进行创新:研究、产品、基础设施,不仅有Project Astra和Veo,更有颠覆式的AI搜索,Gemini 1.5 Pro达到200万token上下文,不同场景不同设备均能适用的Gemini……等等,让AI能真正融入生活与工作的各个角落,切实帮助到每一个普通人。在即有的完整生态中,谷歌只要顺畅地融入AI功能,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提高生活和工作效率,由于谷歌在搜索、邮箱、谷歌云上的种种积累和优势,谷歌的分销优势依然能保证谷歌在AI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谷歌的营收绝对支柱,广告业务涵盖谷歌搜索和其他广告、YouTube广告和广告网络三个细分板块。自去年12月谷歌曝出计划大规模重组旗下3万人规模的广告销售部门之后,就有观点认为这是广告部门被AI技术冲击的证明,谷歌明确驳斥了这种说法,谷歌高管同时指出,AI驱动的解决方案能为公司带来更大规模甚至是难以置信的ROI。近日,谷歌开始在Google Marketing Live(GML)上分享最新的创意素材生成控制、全新的广告体验以及视觉化叙事等许多功能,让生成式AI发挥巨大效用。 人们在线购物、交流和娱乐的方式似乎层出不穷,要抢夺注意力,让自己的广告在一片红海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提供有用并且具备相关性的内容。在各个渠道上,企业都需要能吸引人们注意力的广告素材。此前,要大规模地实现这个目标难度很高,但生成式AI普遍应用后,这种局面正在得到改善。从全新的沉浸式广告体验到效果出色的广告素材,AI正在为整个营销流程带来新的可能。广告素材的多样性有助于打造影响力强大的广告,生成式AI在效果最大化广告(Performance Max,以下简称Pmax)系列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从谷歌母公司Alphabet公布的2023 Q4财报来看,谷歌的广告业务收入为655.1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虽然搜索引擎广告由于存在被信息流广告侵蚀的危险,当下还面临众多竞争对手的蚕食和生成式AI带来的冲击,整体吸引力有所下降,但在2023年第四季度仍然取得13%的增速,Pmax功不可没。这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新型广告系列,广告主只需制作一个广告系列,就能在YouTube、展示广告、搜索、发现、Gmail和地图等所有谷歌渠道中找到更多转化客户。成功将Pmax系列的广告效力提升至“极佳”的广告主,其转化平均增加了6%。Event Tickets Center作为Pmax广告系列中生成素材资源功能的首批测试者之一,该功能使团队的广告素材制作提高了5倍,显著减少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素材除了需要实现广告效果之外,也需要遵循品牌规范。很快广告主将可以在Pmax系列中分享他们的字体和颜色指南,并且提供有用的图片作为参考,从而生成更多新的符合品牌标准的素材资源。 谷歌还将推出新的图片编辑功能,让广告主能够尝试添加新物品、扩展背景、裁剪图片,从而适应不同的格式、尺寸和方向。零售商也将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编辑功能,在Google Merchant Center突出展示产品。随着广告主尝试不同广告素材创意,Google AI还将生成更多建议,展示产品在各种环境和场景中的效果,以便广告主可以从中选出心仪素材。 但即便广告中的图片和文本素材再出色,消费者在未能亲眼目睹或试穿的情况下,仍然难以对在线购买决策充满信心,而这种信心对于品牌而言又极为重要。生成式AI在这里同样大有可为。很快,广告主就可以借助虚拟试穿(Virtual Try-On)和生成的3D广告等沉浸式的视觉效果来增强他们的购物广告,进而激发消费者购买信心。同时,谷歌还将推出一项新功能,让消费者能够深入探索广告内容,查看广告主提供的产品视频、简介以及相似产品推荐。 谷歌目前还在搜索中测试一种全新的广告体验,以帮助引导人们复杂的消费决策。假设有人要翻新房屋并搜索了“短期储存”,当他们点击某个储存设施的广告时,将被引导进入一个动态的体验,在这里AI将协助他们确定具体的储存需求。如果他们分享了家具的照片、预算等细节信息,Google AI还可以推荐合适的储存空间大小和打包材料,并且提供网站上的购买链接,一步到位。除了视觉沉浸式广告,广告主还可以通过谷歌最具视觉沉浸感的渠道——YouTube、Discover和Gmail,与消费者建立联系。去年,谷歌推出了需求开发广告系列(Demand Gen)...
05-09
美国当地时间5月7日,TikTok与字节跳动向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提起诉讼,寻求阻止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的涉TikTok法案。在相关条款中,字节跳动被限期约9个月剥离其美国业务,否则将面临美国全国禁令。 两家公司认为,该法律违反美国宪法,“国会有史以来首次颁布一项法律,将一个单一的、被点名的言论平台置于永久性的全国禁令之下……剥离在商业、技术和法律层面均不可能”。 当地时间4月24日,拜登签署了价值950亿美元的一揽子对外援助法案,该法案还涉及强制字节跳动剥离旗下应用TikTok美国业务,限期9个月,如果拜登确定出售事宜取得进展,他还可行使一次90天的延期权力。 对此,TikTok方面誓言通过法律途径反击,表示这项违宪法律就是对TikTok的禁令,公司将在法庭上提出质疑,相信事实和法律会站在自己这一面,胜利终将到来。 此前,白宫方面曾声称,希望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终止中国企业对TikTok的所有权,而非封禁TikTok。目前,白宫和美国司法部拒绝对这起最新诉讼发表评论,这场斗争可能最终会进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TikTok表示,公司已投入数十亿美元来保护美国数据的安全,并重申这项禁令将摧毁700万家企业,令1.7亿美国人噤声。“在继续挑战这一违宪禁令的同时,我们将继续投资和创新,以确保TikTok仍是一个各行各业美国人都可以安全地分享他们的经历、寻求快乐和获得灵感的空间。” TikTok和字节跳动同时指出,中国政府“已明确表示”,不会允许其剥离推荐算法引擎,而推荐算法引擎是TikTok在美国运营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关链接:中国区支持的其他支付方式名单 shopify的套餐费用明细
04-30
2024(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时隔四年正式回归。这四年,市场参与者的生存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长了6倍,今年可能突破千万量级;中国品牌全面发力,市场占有率超过52%;新能源汽车成为出海“新三样”之一,出海形式也在从产品向海外建厂、营销网络转变……时代的剧变促使市场进入震荡阶段,北京车展作为今年最大也是首个车展,风向标意义重大。企业间的竞争程度远超想象,技术、产品、补能、渠道、服务、营销、价格,甚至创始人,都成为留在牌桌上不容有失的一环。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提升与需求增速的放缓,车企迎来堪称“地狱难度开局”的2024年。何小鹏曾提到,今年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红海竞争的第一年,也是淘汰赛的第一年。特斯拉率先掀起降价潮,众多品牌随后跟进,据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降价车型数量规模已经超过2023年全年的六成。价格战白热化,利润空间被挤压到透明,但对于现阶段的新能源车企而言,抢占更多市场空间,形成规模和成本效率则更为重要。 这种压迫感被带到了北京车展。为了争取更多市场份额,卷了价格,还必须要卷产品、服务、技术。 本届主题是“新时代·新汽车”,新,就意味着变化。 同样作为国际A级车展,和去年上海车展相比,今年来到北京车展的外国面孔明显要更多(4月28日,马斯克也已落地北京)。德国和日韩车企的高管不仅继续组团飞来北京,而且不知是否由于过去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加速出海,长城汽车、比亚迪的展台出现了很多泰国人,一些造车新势力的展区还能看到许多裹着头巾的中东地区人士。 自主品牌与新能源已经成为绝对的主流。如今中国车市的主旋律,就是自主品牌借着电动化转型的浪潮,朝着合资品牌固守的每一块阵地猛攻。 相比于前几届车展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大战的场景,北京车展已经完全看不到能源类型的竞争,几乎所有车企都在推出新能源车型,这甚至成为了唯一正确的产品发展方向。117台新车在展会上全球首发(其中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型30款),41台概念车登场,共展出新能源车型278台。它们之中,按照体量,纯电依旧扮演着绝对的主角,但不可忽视的还有插混的日趋崛起。 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上半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达到了50.39%,首次超过传统燃油乘用车,即超过一半的人选购新车时会选择新能源车,这实在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而北京车展之后,拐点一定会更加明显。 自主品牌的瞩目上升让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倍感压力。虽然此前总被诟病新能源转型不力,但目前众多合资车企和豪华品牌明显展现了要在新能源领域绝地反击的决心。 在本届北京车展上,包括BMW及MINI、梅赛德斯-奔驰、本田汽车、奥迪品牌、大众汽车品牌等一众国际主流汽车品牌参展亮相。 开幕前日,继EQC、EQB、EQS等纯电车型之后,奔驰推出了纯电“大G”。新车沿用燃油G级的设计语言,不同的是采用纯电动力系统。奔驰 EQG 搭载四轮独立电机,可实现四轮单独驱动,还将配备独立悬架和全新的后桥结构。奔驰官方表示,新车将会搭载全新开发的硅阳极电池,使电池能量密度提升20%-40%。 MINI首款纯电动跨界车型MINI ACEMAN也迎来全球首秀,家族另⼀款纯电产品全新电动MINI COOPER也正式亮相中国市场。两款车将填补全新MINI五门版和全新MINI COUNTRYMAN JCW之间的空白。 保时捷首款纯电动SUV 电动Macan已于1月25日正式亮相并开启中国市场预售,此次也在北京车展进行了国内首秀并上市,售价72.8万元起。该车是保时捷第一款纯电SUV,在800V技术加持下,Macan EV最大充电功率可达270kW。续航方面,Macan 4综合续航里程为613km,而Macan Turbo车型综合续航里程则为591km。 长安马自达展台就只摆放了首发亮相的纯电动轿车EZ-6,这是长安马自达全面转型电动化赛道的首款新能源旗舰轿车,也是合资品牌阵营中首款基于纯电平台的电动轿车,将提供纯电BEV和增程REEV两种动力选择。一代神车马6的纯电款能否重现经典荣光,引领品牌电动化进程,备受瞩目。 本田和日产展台,也都是清一色的新能源。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展台,GL8插混版、探界者PLUS、傲歌等新能源新车都是绝对的C位。 在众多新车型的背后,是外资品牌理性看待了中国市场的真实情况,在新能源时代和智能汽车时代更加开放地去拥抱中国技术、本土供应链及人才。本田就提出了“中国智造,全面拥抱中国新科技”的口号,要与华为、宁德时代、科大讯飞、航盛等中国企业联手,车型研发上也是更多交由中国团队。在合资公司里,中方的话语权越来越重要。 万商云集,流量涌动。比亚迪虽是新能源车中的“一哥”,但热度被小米压了一头。小米汽车展台自开馆后便由于人流量过大处于限流状态,需要排队才能进入。雷军所到之处被粉丝、媒体团团围住,跟随拍摄的队伍长达10米以上,堪称行走的顶流。 尚未入局造车的周鸿祎也是大红人,不仅作为哪吒汽车体验团团长为哪吒汽车站台,参观理想汽车、小米汽车、北汽等逛展之行亦颇受关注。车展现场,他更是爬上一辆越野车,自嘲“最老车模”,照片迅速出圈。 其他车企也积极与友商互动,互相参观、互相站台的车企大佬打得火热,亲自冲在第一线。卖力博关注,本质上都是为了化流量为销量,汽车圈新一轮的营销变革酝酿中,相信将来还会有更多互联网、快消、餐饮等行业的营销方式被引入到汽车营销中。新能源汽车产品方面可能越来越趋于同质化,而营销不力的品牌则可能掉队。 小米、雷军和周鸿祎们在营销、流量上为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上了一课,在市场越来越内卷的当下,出于销量的压力,对流量的渴望也被无限放大。 但正如大佬们经常在公开场合所说的那样,流量固然重要,产品和服务更加重要,应该更要在产品和服务上卷,来打动消费者。 展会上公布的无论是量产车还是概念车相较于现款车型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从外观设计到智能配置再到整车理念,可以看见,中国车企对产品的理解又迈进了一大步。 新技术方面,比亚迪发布了云辇-Z技术,这一技术已首发搭载在仰望U7上,并宣称将“为用户创造前所未有的超稳超安全体验”。蔚来旗下8款2024款车型在车展集体亮相的同时,还特别为十二项全栈技术设置展区,宣传其智慧能...
04-24
美国当地时间4月20日晚,美国众议院以360:58的压倒性票数,又一次通过了TikTok“不卖就禁”法案。相较于一个多月前的剥离法案,此次法案将TikTok的剥离时间由原来的165天延长至270天,此外,如果美国总统确认了TikTok的出售进展,还可以将最后剥离期限延长90天,这使得TikTok拥有了一年的斡旋时间,且横跨美国新一届总统大选。 据知情人士透露,如果TikTok法案最终生效为法律,字节将会尝试所有法律选项,并且不考虑剥离措施。这样的态度,与2020年特朗普禁令下,微软、甲骨文等科技巨头展开收购TikTok角逐的景象形成对比。 2020年特朗普政府试图禁止TikTok时,字节跳动的投资者们纷纷发起支持TikTok的行动,但如今,大部分美国投资者都选择了观望。据报道,有些人担心他们公开支持TikTok会被视为对美国不忠,而有些风险投资人为了保证其在人工智能监管等事务上与联邦政府谈判的筹码,倾向于维护好和政府的关系。 此次封禁政策推动很快,自3月初《保护美国人免受外国对手控制应用程序的侵害法案》发布以来,到如今众议院再次通过相关法案,不过一个多月。期间,该项法案在美国国会众议院能源商业委员会和美国国会众议院的两次审议中,皆以一边倒的投票结果被通过。预计参议院将在当地时间4月23日开始审议法案,并在当天下午进行初步投票。由于新法案与许多议员寻求已久的对乌克兰和以色列援助计划捆绑,在参议院获快速通过的可能性大大上升。 虽然法案通过具有较大可能,但距离真正剥离TikTok还有近一年的时间,这期间TikTok可以提起诉讼。 “因国际政治原因,TikTok大概率不会选择出售,而是直接退出。”某接近TikTok的业内人士如是说。 如果说四年前,字节还在考虑出售TikTok的可能,如今已经是字节跳动增长引擎的TikTok的价格已经太沉重。由于广告和电商收入大增,字节跳动2023年第二季度营收达29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0%,超过腾讯,TikTok是主要推动力。此外,字节第二季度的海外市场营收占据公司总营收的约20%,其中绝大部分来自TikTok。 TikTok预计今年将其在美国的电商业务规模扩大十倍,达到175亿美元,如果没有禁令,2024年将成为美区TikTok Shop飞速扩张的一年。
04-16
TikTok在美国被要求限期从字节剥离一事迎来新进展,美国参议院商务委员会主席玛丽亚•坎特韦尔(Maria Cantwell)当地时间4月10日表示,立法者或将把迫使字节跳动剥离TikTok美国资产的最后期限延长至一年,延长期限将使任何可能的TikTok禁令推后到2025年,也就是今年11月总统大选之后。 TikTok已经拥有1.7亿美国用户,作为中国目前最大的出海项目被频频针对。算上这次法案,TikTok三年半内已经在美国遭遇过5次封禁危机,但从每一次挫折中,TikTok都累积了“战斗”经验,提供了教科书般的应对,让每次危机都“值回票价”,这种智慧给予广大出海人不小的启迪。 剥离法案在美国众议院通过立法后,已经移交参议院。拜登此前已经表态,只要参议院也通过这个法案,他就会签署(当然若剥离期限确实延长至大选之后,最终结果可能就与拜登没什么关系了)。 参议院的决策历来要比众议院谨慎。参议院的议员每六年选举一次,每个州在参议院中有两名代表,某些参议员的地位甚至比州长还高,在本地很有影响力,地位稳固,财力不俗。众议院的议员每两年就选举一次,这种选举周期导致了人员的快速更替和可能的短期行为,与其相比,参议员则要审慎得多。 参议院党派成分更为复杂,对TikTok也持有不同政见。目前参议院各议员对剥离法案的表态比较模糊,大部分人说支持,但同时又表示不能草率。也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他们普遍的看法是,这是将前所未有的权力授予拜登总统和监控国家,威胁到美国数字创新和自由表达的核心。而且在这个标准上来说,也有其他公司同样违反规则,而政府的作为只明确针对了某一家公司。 此外,还有700万商家和个人创作者依赖TikTok谋生,从纯商业的角度看,TikTok是个生意机会,封禁它对美国社会生态的影响可能更致命,参议员们在处理相关议题不得不慎重。只要有人可能对这个法案有疑虑,要求辩论,便可能把事情无限推后。 参议院领导人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表示要进行研究,找专家进行咨询,仔细考虑(值得一提的是,舒默曾于去年下半年率领两院代表团访问中国,中国最高领导人会见了他,是位很有经验的政治人物)。 TikTok的一位发言人表示:“我们认为广大公众应该知道(美国)政府试图践踏1.7亿美国人的言论自由权利,并摧毁全国700万家小企业。” 继多次给18岁以上用户推送弹窗,请大家共同发声请愿之外,TikTok也正在发起新一轮广告攻势。 这些广告以“Keep TikTok”为标签,展示了美国用户对TikTok支持的声音。一位牧场主对着镜头说:“TikTok让我和我的家人能够与大家分享我们的生计。” 来自新泽西州北部的修女莫妮卡•克莱尔(Monica Clare)穿过沐浴在阳光中的教堂,坐在长椅上画着十字,似乎在传达这样的信息:TikTok是一股向善的力量。 据广告监测公司Adlmpact的数据,在超过20个地区播放的一则TikTok广告成为当地市场同周期播放次数最多的政治广告,TikTok在未来广告预订方面已经花费了超过240万美元。 对于美国一些当地人对TikTok存在的误解,在这些广告中,TikTok很聪明地说了“不”,传达出“我们不是这样的,我们远不像他们所说的那样。”TikTok把普通美国人聚集在一起,讲述这个平台如何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健康、残疾以及社区中的不同危机,比如山火,甚至是开胸手术。以用户的语言来说,“有一大群人在TikTok上做好事”,它以许多非常重要的方式创造了社区,而这些方式是高高在上的议员们不了解的。 TikTok正将自己定位为一个代表自由、沟通民主化,实际上是大多数人感到非常舒适的价值观的品牌。 TikTok的美国用户大多数是年轻人,他们在政治上很活跃,这是总统候选人不能不考虑的因素。 四年前想要封禁TikTok的人是特朗普,但在今天,他发现使用TikTok的人群中,支持共和党的人更多,所以他现在完全把TikTok当作利于他的工具在使用。上个月他宣称不再支持禁止该应用,因为这将使Facebook(即现在的Meta)受益,而他将后者描述为“人民公敌”,指责它在上次大选作弊。 可见美国方面对TikTok的处理完全是实用主义的,涉及实际利益时,政客根本无惧“打脸”,能坐上美国总统这个位置,确实“非常人也”! 在历次危机面前,TikTok都应付得很漂亮。 首先,TikTok在美国进行了合理合法的政治游说,由前政府官员或国会议员公开(受金钱委托)替TikTok解释。据美国非盈利机构OpenSecrets统计,2023年TikTok用于游说的资金达到874万美元,而华为在美国游说开支最大的一年也只花了300多万美元。 然后,CEO周受资去接受美国国会听证。那次听证会说是批判会更为恰当些,周受资在群起攻之的议员们面前奉献了上佳表现。也许议员们不愿意听他的,但他愿意体面耐心地解释给全世界听,议员们根本没有用过TikTok,对基本的技术细节一无所知,他们的观点是偏激且脱离现实的。 另外,TikTok和Oracle甲骨文公司合作“德克萨斯计划”,在德克萨斯设立数据中心,存储所有的美国用户数据,而且团队绝大部分是美国人。这个计划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加强平台的数据保护系统以及权限管控措施,来帮助TikTok与用户和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信任关系。与此同时,该计划还会帮助TikTok与美国政府就保护用户数据和国家安全机密达成一致。 这次面对剥离法案,TikTok号召用户们给国会议员打电话,让他们知道TikTok是美国百姓表达观点的平台,无数人在依赖这个平台维持生计,许多平凡的人在TikTok找到自己的机会,这同样是一步非常有价值的险棋。 我们的出海企业与美国政府打交道,有几个原则是可以学习的。第一不要情绪化,反应不要过激,不能上头。第二要公开、真诚地沟通,通过各种渠道合理合法地去沟通。在各国有各国的法律,在美国完全可以聘用前政府高官或是参议院、众议院的国会议员去合法游说。第三,要和民众做好沟通,管理好民众的情绪。和用户充分保持信息对等,一定要让用户知道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才能从民众那里得到臂助。 目前,TikTok的打法还是要尽量拖延,让时间成为TikTok的朋友。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人会进入这个讨论,更多的因素会...
03-29
过去一年,中东财团不约而同密集投向中国,国内VC集体去中东拜访考察。新年伊始,新一轮的双向奔赴序幕拉开,中东热继续上演。 去年底,为了吸引跨国公司落地,沙特宣布了一项充满诱惑力的政策:在当地设立地区总部的跨国企业可以免除30年的企业所得税。随后,中国土木、中国铁建、中国港湾、中国通信服务、华为、华大集团、同方威视等公司获得了在沙特开设地区总部的许可证。 沙特在2016年颁布“愿景2030”国家发展战略,为了改善当前极端依赖石油等能源的局面,沙特希望通过加大对非石油领域、新兴科技和私营企业的投资,来促进经济多元化,并成为全球投资强国。 为了配合这项战略,沙特的目标是在2030年前,吸引480家公司在其境内设立地区总部。截至去年12月,这个目标已经完成了接近一半。为此,沙特的投资促进平台Invest Saudi还开通了网站中文版,这是除了阿拉伯语、英语外的第三语种。 3月4日,在利雅得举办的LEAP大会,被誉为“数字达沃斯”,是全球最大规模的科技盛会之一,吸引不少科技圈和投资圈人士。今年的LEAP,参展商直接多了一倍。 本次LEAP的主题是“Saudi Arabia is open!”,向世界展现中东第一大经济体沙特阿拉伯在经济转型与科技创新领域的全新面貌,同时肩负着重塑中东战略转型国际形象的使命。 这次大会上出现了众多我们熟悉的中国面孔,其中不乏腾讯、阿里等大厂的头面人物。TikTok CEO周受资进行了一场题为“让全球连接更加火热”的对谈,20分钟分享,已经足够看出风向标意味——中东,正在成为一个重要市场。 字节跳动在中东也早有布局。2021年字节跳动就投资了总部位于迪拜的物流公司iMile,这是一家中东本土电商物流企业,服务于跨境电商公司,专注解决电商物流最后一英里配送问题。 阿里、京东、亚马逊、eBay等国内外电商巨头也都在积极布局中东市场,Temu的以色列站点已经于去年9月正式上线。 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高增长潜力的市场空间,让中东的生意充满了想象。 不久前,沙特阿美总裁兼CEO阿敏•纳瑟尔表示,中国市场石油需求强劲且不断增长,公司正寻找进一步投资中国的机会。 不止是石油产业,在一二级市场,包括新能源汽车、光伏、智能驾驶、电商这些火爆领域,不少相关企业近年来均获得了中东资本的投资。数据显示,去年仅沙特阿美面向中国产业的投资金额便已超过1000亿人民币。这一方面代表了我国部分产业的优势突出以及对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代表着中东对于加速经济转型的渴望。 多年来,中东经济体凭借石油资源的优势,累积了大量财富,但除此之外,其他产业匮乏落后。 全球正处于能源转型阶段,未来靠挖石油、卖石油躺赚的发展模式必然无法走远。相比其他国家,中东面临着更大的经济转型压力。 如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从依赖能源向多元化经济转型,是目前中东经济体的首要问题。近年来,不少中东国家先后制定了面向未来的长期国家战略。 除了之前提到的沙特“愿景2030”,阿联酋2071“百年计划”、科威特“2035国家愿景”、卡塔尔“2030国家愿景”等等,也都以“去油化”和推动多元经济转型为核心目标。 但仅有目标远远不够。中东经济体更需要得到经过验证的转型路径。在这方面,中国无疑为中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中东土豪投资中国企业,最早可追溯到2006年工商银行IPO,当时科威特投资局和卡塔尔投资局分别认购了7.2亿美元和2.06亿美元。 此后多年里,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又在国内市场参与投资多个项目,涉及银行、保险、电信、航空、汽车、电商、科技等多个行业领域。 2017年,沙特公共投资基金与软银共同成立了1000亿美元的投资基金,主投科技创新项目,在中国投资滴滴、拼多多、抖音等。 至2022年,中东对华投资不断加码,在一二级市场“扫货”中国资产。进入2023年,土豪朋友们投资中国的步伐明显加快。具体到行业,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公司或者石油化工企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高端农业这些新兴产业方面。 去年7月,新势力车企蔚来汽车便获得了阿布扎比投资局约合人民币52.7亿元的投资。此外,阿布扎比投资局还从腾讯方面购买了蔚来24.97亿人民币的A类普通股。仅仅5个月后,阿布扎比投资局又豪掷22亿美元投资蔚来,拿下蔚来汽车总计20.1%的股份。 不仅局限于整车企业,包括智能驾驶、电池生产和出行服务这些细分赛道,中东土豪们也颇有兴趣。 比如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就在去年10月宣布获得了沙特阿拉伯王国新未来城(NEOM)及旗下投资基金NIF的1亿美元投资。此前,自动驾驶科技公司宏景智驾就已获得了沙特阿美基金的多轮投资,累计超亿元。 出手大方的中东财团,招商诉求也十分明确。中国企业具备中东目前所需要的产能和技术,而中东凭借过去几十年的财富积累,可以提供中国企业需求的市场和资金。这场双向奔赴,为彼此带来了新一轮成长和更多可能。 土豪朋友们固然“钱多”,但绝非“人傻”。一直以来,中东资本的投资风格都很谨慎,尤其在一级市场,能真正从豪门手上拿到钱的机构少之又少。 业内人士总结,中东LP的特点,是“既要又要还要”。既要行业龙头企业,又要快速退出,同时还要求利润率,这个标准是很高的。不少中东主权财富基金设定了多项出资门槛,往往还会附带不少其他条款,用来保护他们的投资。 相比财务回报,中东资本更希望的是能将新能源、医疗健康、高新技术等引入当地。投出去的钱能否“返投”到当地,才是投资中国GP的关键考量因素。沙特投资部长哈立德•法利赫曾公开表示,愿与中国“提升互相投资”,希望中国企业抓住机会,在制造业、能源、矿产、物流、旅游等领域进行投资。 诱人的橄榄枝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与国内很多政府基金类似,沙特公共投资基金会要求被投企业先建厂投产,拉动当地就业,或是成立合资公司,为本地企业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并促进技术的本地化等等。只有满足了一定需求,对方才会阶梯式打钱。 去年6月,沙特投资部...
03-22
3月18-21日,英伟达在美国圣何塞召开GTC大会,作为一年一度的技术发布会,GTC大会被誉为AI行业风向标。 北京时间3月19日凌晨,黄仁勋亲自发布了B200 GPU芯片,首度采用芯片封装设计,即在一个大芯片上集成了两个相同制程工艺的小芯片。 在制程工艺无法提升的前提下,如何实现性能的进一步突破?英伟达本次的解题思路参照了2022年苹果在M1 Ultra芯片上的做法:将两个M1 Max芯片组合在一起构成M1 Ultra,在同样制程工艺的基础上实现了性能提升。 B200发布后,顿时被视为地表最强AI芯片,一众大咖纷纷站台支持。连一向最毒舌的马斯克也不吝溢美之词,赞誉在当下的AI领域,英伟达的硬件无可比拟。 在生成式AI这股火爆趋势中充当“AI军火商”的英伟达,凭借此前发布的A100、H100等GPU,股价一路飙红,几乎每天都在创造新纪录,总市值相继迈过1万亿美元、2万亿美元,目前已成为仅次于微软和苹果的美股第三大上市公司。 继两年前推出Hopper架构后,英伟达带着全新一代的Blackwell再次震撼AI界,黄仁勋希望以此开启AI的变革时刻。 基于Blackwell架构开发的B200芯片,在制程工艺上延续了H100的5nm,不过为了尽最大可能提升算力,英伟达首度采用了封装工艺,B200由两个基于台积电4NP工艺的Blackwell GPU组合而成,总晶体管数量达到2080亿个,是H100的2倍多,能够提供高达20 Peta FLOPS的算力,是H100的5倍。 性能提升的同时,B200在成本和能耗上,相比H100,最高可以降低25倍。叠加B200搭配的8颗HBM3e内存,最大可支持10万亿参数模型的训练(GPT-3模型参数为1750亿,GPT-4模型参数约为1.8万亿)。 以GPT-4为例,之前需要用8000个Hopper GPU干的活儿,现在用2000个Blackwell GPU就能做到,且功耗能减少到原来的约四分之一,即从15兆瓦降至4兆瓦。 如果想要更强性能,只需把两个B200 GPU与一个Grace CPU相结合,就能搭建为GB200超级芯片,可以为大语言模型的推理环节提升30倍工作效率。在GPT-3 LLM基准测试中,GB200的性能是H100的7倍,训练速度则是H100的4倍。 万亿参数模型有许多好处,比如进行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如翻译、问答、抽象和流畅性;掌握更长期的背景和对话能力;结合语言、视觉和语音的多模态应用;进行创意应用程序,例如讲故事、诗歌生成和代码生成;进行科学应用,例如蛋白质折叠预测和药物发现;实现个性化,能够形成一致的个性并记住用户上下文。 英伟达最近几代架构,在名称上都有致敬科学家的惯例。上一代产品Hopper架构是致敬计算机软件工程学家格蕾丝•霍珀(Grace Murray Hopper),这一代Blackwell架构则是致敬第一位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黑人学者、统计学家兼数学家大卫•布莱克韦尔(David Harold Blackwell)。 值得一提的是,Blackwell并非某一款芯片的专属名,而是指代英伟达的新一代芯片平台。基于该平台,英伟达提供多种服务器节点规格,性能从小到大依次为HGC B100,HGX B200,以及GB200 NVL72。最强大的GB200 NVL72系统,配备36颗Grace GPU和72块Blackwell GPU,具有1440 Peta FLOPS的FP4 AI推理性能,和720 Peta FLOPS的FP8 AI训练性能。一个机柜可以训练27万亿参数模型,单独一个便可以撑起约15个GPT-4参数规模的大模型。 在商业化层面,英伟达已经有了初步计划。黄仁勋表示,计划用Blackwell向世界各地的人工智能公司进军,与所有OEM、区域云、国家主权AI、电信公司签约。 英伟达尚未明确给出B200芯片的具体上市时间和价格,只表示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发货,届时亚马逊、谷歌、微软和甲骨文将成为首批提供Blackwell芯片驱动的云服务提供商。 英伟达能强大到今天这样,绝不仅只是因为幸运。黄仁勋曾骄傲地回顾:“我们做的几乎每件事,都是创造技术,创造市场。” 回溯到1993年,微处理器和PC革命初现端倪,黄仁勋和另外两个理工青年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Chris Malachowsky)、柯蒂斯·普里姆(Curtis Priem)一起创立英伟达,起步的技术和应用领域分别是3D图形处理和电子游戏。 早期,CPU无法满足3D游戏实时渲染所需的算力,要用专门的芯片来处理图形,而当时的图形处理芯片动辄天价,一般人根本无法染指。黄仁勋他们意识到,要把百万美元的技术适配入三四百美元的电脑,除了需要发明新的图形计算方式,还得去开拓市场。这个理念就是今日这家伟大公司的立足点,生态链本质。“你有一项难以商品化的技术,瞄准了一个尚未存在的市场,这个交集就是我们公司的创立点。” 找准方向后,英伟达凭借出色的研发实力,推出性价比超高的rival 128和rivaTNT2奠定行业地位,又及时抱紧微软大腿支持其Direct 3D显示标准,并在1999年推出划时代的独立显卡GeForce 256,拿下微软Xbox和索尼PS3几亿美元订单,GPU时代从此开启。游戏产业的发展,与英伟达显卡技术的进步相辅相成。 CPU能进行复杂的逻辑推理,而GPU擅长执行无关顺序的大量相似计算任务。瞄准这个特性,黄仁勋思考如何挖掘出GPU更大的潜力,让GPU能够编程,进行更多通用目的的计算。 2004年,机会出现了。斯坦福博士生伊恩•巴克(Ian Buck)开发了一个叫Brook的项目,通过C语言将GPU计算扩展到一些图形以外的领域。黄仁勋火速把他挖到手,领导新项目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统一计算架构)。CUDA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了一套简单易懂的编程模型,提升了处理大规模计算的并行计算能力,同时降低了功耗,大大节约成本。 英伟达让自家的所有显卡都支持CUDA,通过软硬件协同,将GPU的应用边界从游戏和3D图像渲染扩展到了整个加速计算领域,逐渐搭起了自身的技术护城河。 至今仍在英伟达任职的伊恩已是业界资深专家,担任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