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绝大部分企业而言,海外市场都远大于国内市场,因此想成为企业家的人都适合出海,也应该出海。但出海的难处和风险远比想象中要大。
最容易失败的是在国内做不好却以侥幸心态到海外碰碰运气的企业。国内做不好,出海后更不容易活,道理很简单——天时、地利、人和,一出海后两者就没有或减弱了。所以出海是强者的搏击场,不是弱者的避难所。
比起之前说的“Globalization”,当下出海更强调“Glocalization”。这是“Global”和“Local”的结合,意在强调全球化与本地化的融合。企业不仅要关注全球范围的趋势和需求,还需因地制宜,尊重和适应本地市场的环境和文化。践行“Glocal”理念,是在全球化和本地化之间寻找平衡的战略选择。
到了海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尊重当地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主动表达对本地民众的关怀。不要尝试去改变当地人的消费习惯,教育本地消费者的难度远远大于适应他们、迎合他们的需求。融入当地圈子、接受当地思维习惯,才有可能赢得本地市场的认同,才能避免因误解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习惯和喜好没有对错,抛弃傲慢,尊重本地需求,哪怕其需求对比中国市场显得落伍。这其中,尤其要警惕总部的傲慢。
在产品力差不多的情况下,造成业绩大相径庭的无外乎两个主要原因:对当地市场和客户的洞察程度及本地化的深度和质量。真正的本地化必须是全方位的,产品的设计要考虑当地的特殊需求,公司网站的页面要适合当地人的使用习惯,市场推广活动要顾及民众的观感;当地人对中国产品往往有一些偏见甚至歧视,企业要心平气和地以事实加以纠正。在做这些工作时,本地员工出面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在各区域建立团队,人才管理是一大挑战,必须要明确哪些部分需要由总部清晰指导,哪些部分需要放手由本地人才充分发挥,找好适合出海的中国管理/技术人才和用好本地能人几乎同等重要。
授权不足、远程控制团队的微操作是出海大忌。出海后的授权是否充分决定了本地团队能否有灵敏的反应。远离第一线却觉得万事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决策链条过长、总部意识过于强烈,出海以后大概率困难重重。
我国的出海探索经历了外贸代工、产品输出,到现在是第三轮出海潮。
从2018、2019年开始,特别是中国先进制造业的生产制造能力大幅提升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竞争力显著增强。以前出海,主要靠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竞争,现在已全面转向新质生产力。中国的许多企业已经具备了世界级的竞争力,产业水平的优势、中国供应链的完整和高效、数字化能力的超前让出海企业面对竞争对手容易产生一种碾压的自信。
中国制造业已从早期的OEM(原始设备制造),逐步发展到ODM(原始设计制造),最终目标是OBM(原始品牌制造),就是建立自有品牌,这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必经之路。仅凭价格战很难走到最后,建立品牌力是很多中国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而品牌力的建立并非短期能完成,它需要我们常说的长期主义营销。如今出海的中国企业已形成了一个新的共识:无论产品多便宜,品牌意识绝对不能少。
所谓品牌意识,就是不为一时得失而改变产品调性和定位,坚持长期主义,谋划长远的市场份额,让自己的产品赢得越来越多的复购客户。
过去,企业可能通过平台拿订单就行,但现在要建立品牌影响力,获取更多附加值,就不能囿于平台。在海外,尤其是企业客户,当他们要了解一家企业时,首先会找企业官网。因此,对中国企业来说,要想建立海外品牌力,独立站是必经之路。
有了海外品牌形象官网后,还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扩散品牌影响力,让更多人知道,将官网变为企业在海外的私域运营阵地。有了自己的海外客户和私域后,通过持续经营私域,降低营销预算,最终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增长,这才是健康的出海营销。
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复购率都至关重要。客户认可你,复购自然发生。但企业要为此付出很多,包括售前售后以及产品品质。特别是本地化服务,这实际上是当地品牌影响力的关键一环,也决定客户是否复购。建立品牌力、拥有忠实的客户群体后,他们会持续复购,也会更愿意接受后续的产品升级,生意就能持续增长,不需要每次拿订单都依赖大量广告预算。
不少新晋的出海企业对品牌营销认识尚浅,在投放广告后,往往忽视了后续的跟进。出海业务需要一个完整的配套体系,建立独立站、投放广告只是吸引目光的第一步,当有海外客户通过广告询问产品相关问题时,企业还需要有专门的出海业务团队来承接后续工作。考虑清楚自己需要什么,预先配置人力和资源。
全球市场非常分散,每个市场的消费者习惯、接触的媒介、信息传递方式都不同,不同企业、不同产品,面向不同市场和人群时,都需要选择更精准的营销通道,更精准地触达目标客户群体。
企业应根据自己产品的特性来定义市场、选择策略。很明显,ToB和ToC的线上传播就存在不同。ToC比较依赖社交媒体,而目前ToB最重要的通道仍是搜索引擎,因为ToB的采购行为通常是主动的,有需求才会去搜索,搜索营销对ToB的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但社交媒体的影响力如今已深入人心,不能忽视,它覆盖的人群非常广泛,也包括企业决策者。作为ToB的企业,首先要确保在社交媒体上能被找到,这是全域营销概念的一部分。另外在社交媒体上也有很多专业的社群,如讨论专业设备、技术、产品等的社群,企业可以加入进去,了解精准信息和商机,这是不可或缺的。
在选择社交媒体平台时,要考虑不同平台的特点和覆盖人群。在建立起这些社交媒体阵地后,通过观察它们对目标人群的转化效果,再根据转化情况决定在不同渠道上的投入预算。
获取各个投放渠道的所有营销推广数据是首要能力。针对这些数据,包括每次曝光、点击到后续的转化,进行全面分析,基于数据来决定投放决策与预算分配。
比如,曝光多并不一定好,因为曝光多但人群不精准,就不好实现转化。做好多个渠道的投放效果归因非常关键,但这依赖于所有多平台的数据,结合投放侧的不同算法,把多平台的投放效果放在一起进行分析和比对,从而做出投放预算决策。足够强大的数据是强大品牌策略的物质基础,将效果好的投放策略沉淀下来,后期不断提升、优化,制定出更精准的策略。
出海是一个长期战略,不应只追求短期订单,而应秉守长期主义,坚实地去推进品牌策略、产品升级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智慧与勇气的重要性不相伯仲。企业需要不断地适应变化、勇于创新、克服困难,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跨越从“认同”到“信任”再到“信仰”的鸿沟,以高质量的产品建立竞争优势,以卓越的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
相关链接:中国区支持的其他支付方式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