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一份《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直接公示了未来10年的超级大机会。
似曾相似的剧情在10年前已经上演过。2015年,“互联网+”新政落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推上台前,加上此前两三年的铺垫酝酿,移动互联网黄金十年正式开启。
当下的情况也正是如此,AI在全世界范围内席卷已经从两年前就开始了,国家这时候发布“人工智能+”新政,不是踩热点,而是经过了充分调研、论证、设计以及深思熟虑后的结果。这预示着未来10年的窗口期正式开启,属于科研、产业、应用、甚至普通人的机会都来了。
真的会有这么大影响吗?当然。不夸张地说,这是国运,不是某一个细分行业的蓝海。可以把“人工智能+”理解为一个顶层产品规划,既是战略层面的框架设计,也是落地执行、配套支持、资源分配的指导原则。用大白话理解,就是后续所有的人、事、钱以及各种扶持都会向这个领域倾斜。
通读《意见》,从文件定位、发展目标到重点任务,这份“顶层设计”释放出中国AI发展的新方向:它不再只是产业升级的工具,而是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新质生产力核心。为实现这一目标,文件提出“三步走”:第一步,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第二步,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第三步,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很近,从现在开始的2年、5年、10年后,我们的生产生活会逐步全面拥抱人工智能,AI将会像电力、互联网一样全面普及,成为社会的“底层设施”。
对处在全球经济网络前沿位置的外贸人而言,这一政策至少具备三重战略意义:一,为传统外贸模式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二,为外贸企业参与全球AI产业链分工创造了条件;三,为中国外贸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据技术制高点奠定了基础。当下我们面临的,不仅是一次技术革新的机遇,更是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重构的关键节点。
AI可以重塑传统的贸易流程。过往我们的客户管理,主要依赖人工经验和简单的CRM系统,在“人工智能+”政策推动下,智能化客户关系管理将成为标配。AI驱动的CRM系统能够通过分析客户的历史交易数据、沟通记录、市场行为等多维信息,精准描绘客户画像,预测客户需求,优化沟通策略。借助它,外贸企业可以实现从“广撒网”到“精准投放”的根本转变,显著提升客户开发效率和成单率。
跨境电商已成为外贸增长引擎,AI的融入将进一步放大其潜力,例如驱动个性化推荐、自动化客服和智能定价系统,优化跨境支付与合规管理,都能有效提升运营效率和海外消费者体验。通过AI赋能的平台,支持多语言实时翻译和文化适配,可实现精准营销和全球市场渗透。全球消费者对个性化服务的需求都在不断增长,AI驱动的整套服务模式恰能投其所好,将成为跨境电商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AI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全球市场需求的精准预测。传统的市场调研往往依赖有限的数据源和主观判断,难以形成全面、准确的市场认知。而AI系统将对传统技术实现维度碾压,通过整合全球贸易数据、社交媒体信息、新闻资讯、经济指标等多源数据,为外贸企业提供更加全面、实时、精准的市场分析,帮助企业更好地识别新兴市场机会,预判市场风险,制定更加科学的市场进入策略,甚至是提供风险预警和管理建议。在当前“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这一技术对正在拓展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而言,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AI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也将重写外贸企业的运营效率。在跨境贸易中,供应链中断已成为常见痛点,而人工智能的应用可实现全球供应链的智能协作。AI深度嵌入供应链管理全链条,能帮助外贸企业实现实时预测、动态调整和风险防控,这些看不见的工作将直接转化为成本优势和响应速度提升。借助AI技术,外贸企业能够优化库存管理、提高订单履约效率、减少物流成本,从而在全球供应链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人工智能+”政策的实施将加速中国AI产业的发展,为外贸企业开拓AI产品出口业务创造了极大利好。从智能制造设备到消费级AI产品,从行业解决方案到基础算法服务,中国的AI产品正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在过去的几年中,机器人、智能装备、自动化生产线等技术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中国企业在这些领域已经拥有技术领先优势,在价格、生产效率等方面更具备独特的竞争力。随着全球工业4.0的推进,海外市场对智能化生产解决方案的需求将更加迫切,中国外贸企业有机会在这时代的浪潮中担任重要角色,顺应这一趋势,加强智能化产品研发与国际市场布局,成为全球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推手。
对单纯从事传统产品出口的企业而言,“人工智能+”政策也提供了产品升级的新路径。通过在现有产品中嵌入传感器、芯片、算法等智能化组件,实现产品功能的跃迁式升级。这种升级不是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基于物联网、边缘计算、机器学习等技术的系统性改造。例如,传统家电通过集成智能控制模块和学习算法,可以实现用户行为分析、能耗优化、远程控制等功能,从而转型为智能家电产品。智能化升级将推动传统出口企业从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攀升,从单纯的产品制造商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建立起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为企业构建更强的市场护城河。
《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对外贸人而言,AI技术的深度应用将从根本上改变这个行业的运行逻辑,每一个业务环节都将被重新定义,同时也开辟出全新的增长空间。那些能够率先拥抱AI技术、重塑业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的企业,将在未来的全球贸易格局中占据主动。在这股洪流下,我们面临的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相关链接:中国区支持的其他支付方式名单